不論你用的是老式按鍵機還是大屏智能機,手機里永遠都不會缺一樣東西。沒有它,手機在沒有WiFi的情況下可以說完全被排除在了信息網絡之外,它就是躺在你手機卡槽里的SIM卡。
隨著手機的更新換代,SIM卡的尺寸也在不斷變小,但無論再怎么變小,都不能否認它的存在。然而隨著信息網絡的進步,在觸之可及的明天,SIM卡有沒有可能徹底消失呢?答案是極有可能的!中國聯通于2018年3月7日率先宣布啟動eSIM業務,首批試點城市為上海、天津、深圳、廣州、鄭州和長沙。
eSIM也就是一號雙終端,又稱嵌入式SIM卡,說白了就是把傳統可拆卸SIM卡嵌入到設備芯片上,不再作為一種可獨立的零部件,免去了物理插拔的繁瑣。
傳統SIM卡受制于移動、聯通、電信三家運營商,用戶每張卡只能鎖定一家運營商的服務網絡。而內嵌式的eSIM的優點則顯而易見,用戶可以數據嵌套并連接手機、平板、智能手表等智能設備而不局限于一家運營商的網絡服務。這意味著,手機的各項功能逐漸被其他可穿戴設備分化,實現可彼此獨立接入網絡的特性。
eSIM的普及,一方面代表著不換號切換網絡的可行性,這同樣意味著國內三家通信運營商將變為終端服務商。另一方面eSIM占用空間更小,具有更好的電氣特性和安全系數。最近飽受關注的攜號轉網問題就是一個信號標,eSIM可以免去到營業廳才能辦理的入網退網程序,哪家用的不爽直接退,還不用換號碼。這對運營商間的競爭和服務升級無疑起到了一個巨大的刺激作用。
對咱們普通用戶來說這無疑有利無弊,但目前eSIM的適用性還得等試點完成才會進行規模化。在此之前,先解決好攜號轉網的問題才更加實在。總而言之,迫于競爭,運營商們的日子會越來越"不好過",躺著也能賺錢的日子可以說是一去不復返了。